首页
 
石家庄中华北大街新华锦鲤商务中心
0311-68008190
13483157263
879415150@qq.com
050000

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“三农”场景

来源:本站 时间:2023-02-08 10:00:19

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,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,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

加快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、公共服务便利度、人居环境舒适度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。

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,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、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顺应农村发展规律,尊重农民意愿,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让农民群众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。

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,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: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,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。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,深入谋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“三农”场景,努力建设农业强省,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、美丽河北提供重要支撑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切实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要求,加快建设农业强省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上农业全面升级、农村全面进步、农民全面发展的新篇章。

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,加快建设农业强省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,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、实现高质量发展、夯实国家安全基础,都离不开农业发展。”河北是粮食主产省、农业生产大省,粮菜肉蛋奶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,是首都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,要锚定农业强省建设目标,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,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,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

夯实粮食安全根基。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,深入实施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战略,高标准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,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基本农田“非粮化”。完善农田基础设施,健全管护机制,不断提升耕地地力等级,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。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,开展育种联合攻关,培育打造国家级“育繁推一体化”种业企业,确保种源自主可控。

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要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大力发展特色主导产业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着力发展设施蔬菜、优质水果、高端乳品等优势产业集群,促进生产、加工、保鲜、储藏、运输、销售等全产业链发展。紧盯京津市场需求,完善京津冀有效衔接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,让更多河北名优“土特产”走进千家万户。开发农业多种功能,积极发展旅游观光、研学科普、健康养老等新业态,让乡村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首选地、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兴地。

提升农业竞争力。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,要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,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。聚焦生物育种、节水农业、智能农机、农产品精深加工、绿色投入品等关键领域,整合优势科研资源,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加强省级农业创新团队建设,搭建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平台,打造农业科技战略力量。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,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,将更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农民收益。

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。绿色是农业的底色,要把绿色发展导向贯穿农业生产全过程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科学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,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,加快发展高效节水灌溉,形成与水资源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,广泛推行清洁循环的农业生产方式,打造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示范区,实现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有机统一。

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,实现乡村由表及里、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。”河北有近5万个行政村,近40%人口居住在乡村,要瞄准“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”的目标,加快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、公共服务便利度、人居环境舒适度,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。

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。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,要下大力补齐短板弱项,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完善。加强水电路气信等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形成“覆盖全面、保障有力、运转高效”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,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。加快推进养老、教育、医疗、托幼、防疫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布局,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、制度并轨,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。

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。村庄是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,要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,持续改善村容村貌。统筹考虑发展定位,按照城郊融合、集聚提升、特色保护、保留改善和搬迁撤并五种类型,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、进度服从实效,科学确定农村厕所改造技术模式,有序推进农户厕所污水和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。健全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,积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。突出环京津、环雄安新区核心区、环设区市主城区、沿交通干线、邻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,成线连片建设美丽乡村,选择优势区域大力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区。

健全乡村治理体系。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,要着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全面夯实农村基层基础。健全“五位一体”村级组织体系,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,全面落实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乡村两级全覆盖。加强网格化管理,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,做到大事不出县、小事不出村。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推进移风易俗,培育良好乡风、家风、民风。

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‘三农’工作的中心任务,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。”当前的河北,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潜力空间依然较大,要聚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,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、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
增强脱贫地区和群众内生发展动力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,要把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帮扶政策衔接好、措施落到位,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推动各类资源、帮扶措施向促进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聚焦发力,促进脱贫地区经济加快发展、脱贫群众收入快速增长。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,根据有无劳动能力实行分类帮扶救助,兜住兜牢农村民生底线。

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。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,要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,不断增强农民增收后劲,缩小城乡收入差距。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,为农民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业岗位,带动经营收入和务工收入增长。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财产权益,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。健全农业市场主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,创新经营合作方式,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加大财政支农和直接补贴力度,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京津等重点地区务工,双向发力增加农民家庭转移性收入。

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,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要深化农村改革,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,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,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。”河北是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,承担着多项农村改革试点任务,要顺应农村发展规律,尊重农民意愿,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让农民群众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。

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。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,必须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,维护好实现好农民的土地权益。贯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,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,切实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。创新农业经营体系,丰富集体所有权、农户承包权、土地经营权有效实现形式,支持发展以农户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。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,探索宅基地所有权、资格权、使用权分置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制度成果。

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是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。要抓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,着力构建产权关系明晰、治理架构科学、经营方式稳健、收益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,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发包、物业出租、居间服务、资产使用权入股等风险较小、收益稳定的经营活动,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,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。

推动城乡融合发展。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,要破除体制机制壁垒,形成工农互促、城乡互补、全面融合、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。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,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。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在农村的合法权益,鼓励依法自愿有偿退出。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、双向流动政策体系,促进发展要素、各类服务更多下乡,在乡村形成人才、土地、资金、产业、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。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,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,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。

(彭建强 作者系河北省社科院副院长、研究员)


关闭